看看10年前或20年前的展会照片,似乎与今天的展会差不多,还是那一排排的展位,主办机构依然能获得巨额利润。但,有一点却被忽视了,那就是观众早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观众通过参展或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或观看新产品的发布会。而今天,陕西政府展馆的观众已经不再傻等一年一次的展会,而更希望能够即时获得行业资讯。如今,参展商拥有越来越先进的客户管理系统和数字营销工具,有些参展商的数据集和对观众的了解甚至比展会主办机构更加全面。他们希望展会能够带来精准的客户洞察、互动、跟进和投资回报率。否则,他们不会贸然掏腰包参加展会。因此,主办机构必须提高自我意识,真正了解展会的意义。展会是为了出售展位赚钱,还是通过参展为客户传递价值?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展会模式注定要沦为观众会面、学习和开展交易的众多方式之一。但这并非完全是坏事。在替代渠道和解决方案挤掉传统展会前,如果展会能够开发出满足观众需求的产品,那它依然可以保持中心地位。随着主办机构寻求向观众提供更多对策,数字化成为了一种明显而十分具有说服力的工具。首先,数字化可以节省成本。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通过多元化、针对性和定制式对策,为价值提供支撑的时代。同时,数字化还可以产生直接收入。主办机构应采取价值策略,就对策和潜在服务的广度进行检查。从大型的政府展馆前到下一次展会这一周期的客户旅程,或者说客户体验历程即是很好的起点,许多主办机构都没能意识到旅程的零碎性,因此,其中包含了大量改善机会。零碎的客户旅程会导致主办机构、参展商和观众间对话的零碎性。
学校核心价值观建成后,还要内化到师生的行动、学校的制度和物质环境中去。如何内化呢?一方面,必须将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放在最重要和最领先的地位;另一方面,陕西政府展馆在建构学校核心价值观时,学校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必须同步建设,使核心价值观能够浸染、渗透、内化其中,成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一根无形却很耀眼的“红线”。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保障体系。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需要制度的保障。例如一所学校以“人本”为核心价值观,那么,学校的组织结构以扁平化为宜,学校的管理制度不能营造出强制性的学校氛围,从而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的行为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动态载体。行为文化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内化与否的直接体现,也是学校文化的外显方式。它主要包括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言谈举止、交流沟通等。大型的政府展馆物质,是核心价值观的静态表现形式。物质文化主要指广大师生参与创造的、能够给人以情感熏陶和启迪的各种物质设施。包括环境、条件、标识物、建筑物命名等。
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创新与发展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进行:(一)转变观念意识:各地大型的政府展馆及上级主管部门要彻底转变“重展轻教”“以展代教”的意识,把提升教育活动能力与水平上升到“关系到科技馆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把教育活动作为我国科技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主攻方向;不应再把科技馆看作是“科技展览馆”、把展教人员看作是无须较高素质与技能的“讲解员”“服务员”“接待员”“安保员”“管理员”,切实解决展教人员名额和编制少、无职称、待遇低的问题,要为那些编外、无职称的优秀展教员工提供“转正”和参评职称的机会,同时解决展教员工招聘视同一般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工的问题。(二)制度机制建设:陕西政府展馆建设与运行机制——修订《科技馆建设标准》,制定“科技馆内容建设规范”,对教育活动的定位、任务、设施、经费和人员编制,对场馆、展览资源、教育活动资源同步建设等,做出明确的制度性规定。科技馆考核评价制度——要把教育活动的数量、种类、质量、效果和展教人员编制、职称及其专业成果作为科技馆评估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将评估结果与科技馆的定级和政府投入挂钩。岗位职责、职业标准——要根据科技馆教育的特点,在相关规章制度中明确开发和实施教育活动是展教部门及人员的首要职责和工作任务。编制《科技馆辅导员职业标准》,对展教人员应具备的学历、科学素质、专业技能等提出明确要求。员工考核、晋升、奖惩、招聘制度——要建立以教育活动开发、实施数量与水平为核心的展教人员考核、晋升、薪酬、奖惩机制,要根据展教人员的职业定位拟定招聘标准,要逐步解决展教人员的事业单位编制问题,现有编制和新增编制要向展教业务骨干倾斜。
随着全国科技馆事业的蓬勃发展,陕西政府展馆整体的良好发展态势和科普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为践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新要求,2012年底,中国科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以下简称“科技馆体系”)是指在有条件的地方兴建实体科技馆;在尚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在县域主要组织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在乡镇及边远地区开展科普大篷车活动、配置农村中学科技馆;开发基于互联网的数字科技馆网站。其中,实体科技馆是龙头和依托,通过增强和整合科普资源开发、集散、服务能力,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数字科技馆的建设与发展,并通过提供资源和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其他基层公共科普服务设施和社会机构科普工作的发展,使公共科普服务覆盖全国各地区、各阶层人群。科技馆体系将科普资源的配置、开发、集散与服务进行整合,将原来分散孤立的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各类基层公共科普设施和其他兼职科普设施集合于一个以资源共享、技术服务、信息沟通为纽带的体系中,从而打造一支科普的“航母联合舰队”,形成巨大的合力,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从而产生倍增放大效应,使更多的公众可以享受科技馆这种形式的科普服务,实现社会效益的很大化。近年来,大型的政府展馆建设以“广覆盖、重实效”为目标,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数字科技馆建设发展不断提速,科普资源开发、共享与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服务覆盖范围显著扩大。
甘公网安备620104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