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创新与发展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进行:(一)转变观念意识:各地专业的展厅展馆及上级主管部门要彻底转变“重展轻教”“以展代教”的意识,把提升教育活动能力与水平上升到“关系到科技馆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把教育活动作为我国科技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主攻方向;不应再把科技馆看作是“科技展览馆”、把展教人员看作是无须较高素质与技能的“讲解员”“服务员”“接待员”“安保员”“管理员”,切实解决展教人员名额和编制少、无职称、待遇低的问题,要为那些编外、无职称的优秀展教员工提供“转正”和参评职称的机会,同时解决展教员工招聘视同一般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工的问题。(二)制度机制建设:通辽展厅展馆建设与运行机制——修订《科技馆建设标准》,制定“科技馆内容建设规范”,对教育活动的定位、任务、设施、经费和人员编制,对场馆、展览资源、教育活动资源同步建设等,做出明确的制度性规定。科技馆考核评价制度——要把教育活动的数量、种类、质量、效果和展教人员编制、职称及其专业成果作为科技馆评估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将评估结果与科技馆的定级和政府投入挂钩。岗位职责、职业标准——要根据科技馆教育的特点,在相关规章制度中明确开发和实施教育活动是展教部门及人员的首要职责和工作任务。编制《科技馆辅导员职业标准》,对展教人员应具备的学历、科学素质、专业技能等提出明确要求。员工考核、晋升、奖惩、招聘制度——要建立以教育活动开发、实施数量与水平为核心的展教人员考核、晋升、薪酬、奖惩机制,要根据展教人员的职业定位拟定招聘标准,要逐步解决展教人员的事业单位编制问题,现有编制和新增编制要向展教业务骨干倾斜。
当前,为了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展示展览需求,众多传统的专业的展厅展馆开始了数字化建设,升级改造的展馆设计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政府展馆设计,它以交互性、信息化等优势,通过最先进的数字化展示技术,让传统政府展馆呈现出新的生命力。那么,在数字化时代的大环境,传统政府展馆设计如何进行华丽蜕变?传统史志馆在升级改造过程中,新馆重视展馆在交互性、信息化建设,如观众一进入序厅,浮雕墙面与时空隧道的创意设置,将古城的淳厚气息融合丰富多彩的动态展示中,通过3D全息投影技术再现城市的前世今生。在城市规范展区,观众通过查询屏,与大屏和投影沙盘进行交互,多方位查询城市的自然生态体系,从而快速地获取城市建设、科技教育、生态环保、交通物流等城市规划信息。而桌面互动采用红外感应装置识别设备,支持多人同时参与互动和查询,通辽展厅展馆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查阅速度和对媒体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数字化时代下,传统政府展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用各类数字化展项,助力政府展馆华丽蜕变,让观众走进新馆,体验科技结合文化的魅力。
丰富的展厅设计技巧和布展经验是展厅布展设计的重要环节,如果你想要布置一个整体和谐统一、富有流畅性和科技感的展厅,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形式和设计特点以及产品特点,通辽展厅展馆结合这几点,并通过合理的布置和设计,展厅才更有魅力。外观永远是第一印象。一个展厅的设计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是否能吸引观众的目光。优秀的展厅设计应该具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很强的展厅识别度和记忆度。所以设计师应该将企业标志的图形部分作为基本的造型元素,对它进行抽象、概括、立体化处理,从而形成有别于其他展厅完全体现企业自身特点的设计效果。这样会让观众对该展厅产生亲和力,实现有效信息传递。色彩是魅力的体现。据心理学研究表明,色彩在所有艺术表现形态中,最容易感染人的心理。因此色彩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 色彩设计在考虑灯光照明调配和建筑结构风格等因素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展厅及展品,应根据展品来选择、使用色彩。如何体现展厅、展品、如何吸引观众,专业的展厅展馆公司如何投其所好,求得观众在感情上的共鸣,有个好心情,都是值得设计师进行仔细推敲、把握的。但是要切忌过于华丽,要尽量保持整体的和谐简洁,否则会给人造成视觉疲劳。
随着全国科技馆事业的蓬勃发展,通辽展厅展馆整体的良好发展态势和科普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为践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新要求,2012年底,中国科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以下简称“科技馆体系”)是指在有条件的地方兴建实体科技馆;在尚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在县域主要组织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在乡镇及边远地区开展科普大篷车活动、配置农村中学科技馆;开发基于互联网的数字科技馆网站。其中,实体科技馆是龙头和依托,通过增强和整合科普资源开发、集散、服务能力,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数字科技馆的建设与发展,并通过提供资源和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其他基层公共科普服务设施和社会机构科普工作的发展,使公共科普服务覆盖全国各地区、各阶层人群。科技馆体系将科普资源的配置、开发、集散与服务进行整合,将原来分散孤立的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各类基层公共科普设施和其他兼职科普设施集合于一个以资源共享、技术服务、信息沟通为纽带的体系中,从而打造一支科普的“航母联合舰队”,形成巨大的合力,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从而产生倍增放大效应,使更多的公众可以享受科技馆这种形式的科普服务,实现社会效益的很大化。近年来,专业的展厅展馆建设以“广覆盖、重实效”为目标,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数字科技馆建设发展不断提速,科普资源开发、共享与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服务覆盖范围显著扩大。
甘公网安备62010402000530号